蒯通:“…………”
他娘的一山还有一山高,他服了。
他这几天已经透支了一辈子的沉默,蒯通骂骂咧咧,已经没有什么东西能再吓得了他了。
回过神,蒯通背靠人高马大的汉军,一步步走到了鹌鹑似的朝鲜大臣面前,站定下来,目光凛冽。
那是一种看垃圾的眼神,而今朝鲜国的臣子在他眼里,什么都不是。
蒯通高声道:“国主卧榻之时,秘密遣人递给我了一方木匣,还说‘他想念燕代的故乡了,汉人是他最亲密的朋友’。”
迎着众人不解,震惊,惶惑的目光,蒯通唰地掏出传位诏书,上面端端正正盖着朝鲜国的国玺,质量保真,童叟无欺。
他环视四方:“国主有旨。”
“——我死之后,新任国主由汉天子册封。朝鲜不断朝贡,永世为大汉藩,望诸位臣子尽心辅佐,共襄盛国!”
。
一晃又是半月,碍于长安与朝鲜国遥远的距离,这场惊变后知后觉地发酵,长达几千字的奏疏终于伴随着快马,递到了汉天子的案头。
这还是蒯通精简过后的叙述,他担心陛下看得眼睛都花了,还特意分门别类,把事件的开端,经过,结果,清晰地写了下来,时不时穿插诚恳的认罪,他身为正使,的确要为此番出行担责。
花了半个时辰,终于捋完的刘越:“……”
末尾,蒯通还小心地提建议,说朝鲜六王子今年三岁,十分适合当朝鲜的新王,这是他的建议,还望陛下采纳。
刘越觉得事情大了,皇帝陛下倒吸一口凉气,紧急召集重臣入宫。
天色已晚,丞相府,太尉府……收到召令的重臣来不及打听,一个个收拾动身,很快,他们见到了身穿素色软袍,显然刚准备入睡的陛下,神色当即凝重起来。
有大事发生了。
“诸公看一看这份奏疏。”刘越用笔写下概述,亲自递给了曹丞相。
一个个轮过去后,沉默是今晚的未央宫。
半晌,陈平自言自语:“卫满年过花甲,幼子刚满三岁……嗯,不错。”
樊哙坐在他身旁:“俺也觉得。”
曹参:“…………”
曹参重重咳了一声:“陛下跟前,不得放肆。回神!”
第201章
众臣如梦初醒。
迎着周昌投来的死亡射线,陈平心里暗骂樊哙那个学人精,连忙起身请罪:“丞相点醒的是。臣因太过惊诧,以致失了涵养,还望陛下恕罪。”
刘越没有怪罪的意思,他很能理解……嗯,的确老当益壮,可惜落到奏折中的下场。
内室又是一阵沉默,刘越道:“诸公口干了吧?先润润嗓子,我们继续商讨。”
还是陛下体贴,陈平感动地想。如此大事,怕是要议论到半夜,通宵都有可能,来杯甘甜的蜜水或者提神的清茶,就很有必要了。
宫人陆陆续续地端上水碗,重臣们一边润喉,一边头脑风暴,他们需要点儿思考的时间。
也不怪陈平关注点歪了,事实上,如果不是以蒯通的名声担保,全体重臣都会以为这是假消息。
这才多久?
使团不过去了趟朝鲜,就遇上阴谋与血肉齐飞的宫变——国主死了,最有竞争力的几个王子不死也残——话剧都不敢编得这么夸张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