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字是书写的工具,就像种地用的锄头镰刀,要是没有,事就没法做。”闻骁顿了顿,又道,“认字不难,常用的不过几百字,认得了就能看懂大部分文书,官府的告示、卖货的契书、大夫的药方,认字绝不只为科举。”
“至少要学会写自己的名字。”闻骁最后道。
这句话一下子击中了在场的所有人,他们何尝没有幻想过,看看自己的名字写在纸上是什么样子。
一辈子,别的字不认得就算了,总该认得自己的名字。
杜老爷子沉声,“三冬村里没有学堂,没有先生,我们也是运气好,能跟着闻骁学,你们学不学的,我管不了,反正我是要听的。”
身为一个里正,他连字都认,也难怪三冬村里没人服他。
杜老爷子吭声,大家自然不会有意见,安静下来听闻骁讲课。
授课的阶段,杜杏儿跟闻骁是商量过的,从最基础最常用的东西开始教,然后按照启蒙课本里的东西一点一点学。
为了照顾层次不齐的学生水平,闻骁特地把学习速度放慢了许多,从数字一开始慢慢往后教。
大家学的很认真,拿着小树枝,一笔一划的在草木灰上书写。
很快,杜家人在学认字的事情便在三冬村传开,众人的反应不是羡慕,而是觉得可笑,要说大树一个半大小子学一点说不定有用,杜家几个男人都多大年纪了,还学这些,连余氏都跟着。
女人认字干什么,没听说过女子无才便是德吗,人家有学问的人都这么讲,余氏和杜杏儿还跟着后面学,真是可笑。
但不管外人怎么看,杜杏儿坚持学习这一点是不会动摇的。
最开始,杜杏儿只是想用这个法子掩盖她本来就会认字的事实,可想着想着,她便觉得应该把家里人都拉进来。
作为一个从小接受义务制教育长大的人,杜杏儿觉得不认字简直是匪夷所思的事情,别人家要如何,她管不了,反正杜家不能有文盲。
至于现在村里人的冷言冷语,以后他们就会知道,认字的好处远超他们想象。
第69章你什么意思
认字的事就这么有条不紊地推进,每日大家都抽出一段时间来学习。
不过绣花的时间是另外算的,杜杏儿没打算为了认字,把赚钱大业给耽误了。
赵荷花虽然心里对杜杏儿很有意见,但终究没有发作,还是跟个没事人似的,日日同魏桂芬过来杜家。
不过每次来都绣这些最基础的东西,赵荷花忍不了,直接找到杜杏儿,“杏儿,我觉得我绣的已经挺好。”
杜杏儿也发现,赵荷花早就没有耐心练习这些基础针法,让她继续待在这里,反而会打搅到她们的正事。
“嫂子,你要不绣个帕子?”杜杏儿现在一心想要快点完成手头的事,根本没兴致跟赵荷花纠缠。
反正手头有现成的料子,先教她安分点再说。
杜杏儿拿了绣帕子的料子给赵荷花,赵荷花知道一个帕子大概能挣十文钱,虽然不多,可总比没有强。
她如杜杏儿所愿,开始绣帕子了。
杜杏儿见她暂且消停了会,抓紧时间绣衣服。
连续赶工这么多天,距离完成已经所剩无几,想到很快就能把货交出去,三人心中都激动不已,不由得加快手上的动作。
一旁的赵荷花手里绣着帕子,可眼神还是不停地往三人身上飘。
她可是听说了,这次的衣服,玲珑阁给了四百文的报酬,一个人可以分到一百多文。
自己要绣十几条帕子,才能抵得上一件衣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