报案当天傍晚,子阳被带到派出所录口供,主要是说明前一晚打给秋原电话的意图和内容。黄宇为了避嫌,让另一位同事负责侦讯。子阳不会撒谎,回答说在世界末日前向同事问好,把对方气得仰天大笑。所里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子阳和黄宇的关系,那位同事凶神恶煞地做出种种子阳谋害秋原的推测,随后离开审讯室,过了差不多三个小时才回来。后来才知道是在核实子阳当天的行踪。
第二天下午,子阳再次被传唤至派出所。这次对方的态度温和许多,问话地点也从审讯室换到了接待室。
警察问他认不认识一个叫陆冰燕的女人。
子阳想了想,说认识,结婚前就住他家楼下,可是陆冰燕以及她丈夫和秋原有何交集却毫无头绪。
警察又问宋先平和陈秋原是否有不正当关系。
子阳一下愣住了。
后来他缠着黄宇刨根问底,才勉强掌握秋原失踪前后的一些情况。
从警方梳理的信息来看,至少存在三方嫌疑人。
首先是同事周子阳,在午夜时分与陈秋原的通话表明两人关系不同寻常。通过对联洋汽车的其他职员取证,得知周子阳单方面对陈秋原心生爱慕,存在心理失衡,由爱生恨,进而做出过激行为的可能性。不过,信号基站的数据显示,通话当时,双方分别处于云岸县南北两地,以模糊定位的最近点计算,也有二十公里以上的距离。而在通话结束后仅仅两分钟,陈秋原的手机便丢失信号。因此,除非呼叫方不是周子阳本人,或者陈秋原失踪事件的触发与她的手机信号丢失没有直接关联,否则,周子阳在时间上不具犯案条件。
其次是在105县道上有过长时间逗留的陆冰燕、江久旭夫妇,但由于逗留地点无法明确,以及车辆痕迹鉴定未显示相关样本,嫌疑尚不明朗。
最后是陈秋原的上司宋先平。宋先平于当晚23点50分致电江久旭,同样处于陈秋原手机信号丢失之前,这难免让人浮想联翩。经调查发现,江久旭在结婚前的两年内,独自租住在嘉园市,其公寓底层的商铺有一家大型书店,经营者正是宋先平。两人由商客关系发展为朋友,至今仍保持联系。
由此,三名嫌疑人和失踪者产生了微妙的关联,可是又若有似无,让人摸不着头脑。
宋先平和陈秋原是否有不正当关系?从警察口中听到这个问题后,子阳的心绪再也难以平静。这是一句疑问,至今没有答案的疑问,但对子阳来说,在那一瞬间几乎就成为了肯定的陈述。
为什么秋原不愿接受我呢?这个问题自初次表白开始,就像一条挠心的小蛇,每日在脑神经上游走不定。
男女之情,缘分天定,这个道理不是不懂,但秋原拒绝时的神情隐含着不无遗憾的意味。出于善意不想打击子阳的自尊心?或者,只是心中已经有了别人。
子阳猜测过这个人是宋先平,处处留意秋原和他之间的互动,始终没看出端倪,也就不再深究。他说服自己,把疑虑埋进心底。结果被警察这么一问,疑虑又重新跳出来,超过原本的高度成为了他认定的事实。
服务员轻轻敲响包间门,问要不要主食。黄宇已经吃过午饭,子阳也忽然没了胃口。
把服务员支走,子阳从手机内翻出一张秋原的半身照。报案那天他把这张照片提供给警方用于寻人,黄宇已经看过无数遍了。
“宇哥,你看这个耳坠。”
秋原某天坐在工位上,低头看着桌面出神。子阳找准角度,偷偷拍下这个画面。她眼里浮现出淡淡的柔情,阳光斜照进来,在她的耳坠上反射出金色的光芒。
之后子阳反复端详,忽然心生疑问,这枚耳坠是什么时候开始佩戴的呢?
“她刚入职的时候没有戴吗?”
“没有。”子阳十分确定,初见秋原的情景历历在目。
“你觉得是宋先平送给她的?”
“是啊。这个款式还算特别,去云岸或者嘉园的首饰店查一下,说不定有购买记录,能证明是宋先平买的。”
“去查当然也可以,不过就算查到了,也解决不了什么问题。”黄宇移开目光,思考片刻又移回来,“他们两人的关系,不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。如果凶手——先假设这是一桩凶案——是宋先平,动机很可能是为了掩盖不正常的恋情关系,这本身就在我们考虑的范围之内。如果不能找到宋先平的行为证据,动机就没有意义。”
子阳默然不语。
“说句直白的你别在意,你一直调查宋先平,其实是想证明他和陈秋原没有那种关系,你宁愿相信和陈秋原出现在游乐场咖啡馆的是另一个男人,是吧?”
子阳想否认,又觉得否认更加愚蠢。
“就我个人的感觉而言,你恐怕会失望。”
“我知道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