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bsp;nbsp;nbsp;nbsp;宁帝轻笑,“这条建议,是晋帝身边的谋事提出的。”
nbsp;nbsp;nbsp;nbsp;陆衍更加诧异。
nbsp;nbsp;nbsp;nbsp;怎么会?
nbsp;nbsp;nbsp;nbsp;宁帝轻叹,“因为晋帝身边的谋士,比旁人更了解晋帝,知晓晋帝同敬平侯有过年少时的针锋相对,也有生死之交的情谊,即便晋帝会召敬平侯入京,晋帝也一定下不去手杀敬平侯。同理,敬平侯今日不反,但不代表日后会不反。晋帝和敬平侯尚在,燕韩国中可以相安无事,但两人中一旦有任何一个不在,国中势必分歧。与其如此,还不如划南北而治。”
nbsp;nbsp;nbsp;nbsp;“然后呢?”陆衍越听越好奇。
nbsp;nbsp;nbsp;nbsp;宁帝看向他,继续道,“然后,敬平侯奉诏入京入京,当时京中每一个人都很紧张,不知道这场奉诏入京之后,燕韩国中的局势会发生何种剧变。敬平侯入京,同晋帝两人密谈了两个时辰。直到后世还一直流传着诸多猜测,有说晋帝早年带兵,留了一身旧伤,早就知道命不久矣,所以召敬平侯入京,是想托孤,让敬平侯护着他妻女,他愿意与敬平侯划南北而治,守望相助。”
nbsp;nbsp;nbsp;nbsp;陆衍微楞。
nbsp;nbsp;nbsp;nbsp;宁帝的言辞,让陆衍想起了老爷子。
nbsp;nbsp;nbsp;nbsp;老爷子征战沙场一生,家人就是老爷子的身上的软肋……
nbsp;nbsp;nbsp;nbsp;陆衍忽然有些理解晋帝。
nbsp;nbsp;nbsp;nbsp;晋帝原本就是前朝遗孤,燕韩就是他的疆土,他愿意与敬平侯平起平坐,晋帝的胸襟让人蛰伏。
nbsp;nbsp;nbsp;nbsp;那敬平侯最后还是取了晋帝的江山,有没有善待晋帝的妻女?
nbsp;nbsp;nbsp;nbsp;等等,陆衍忽然反应过来。
nbsp;nbsp;nbsp;nbsp;宁帝的措辞,是晋帝妻女……
nbsp;nbsp;nbsp;nbsp;宁帝也继续,“就在晋帝同敬平侯说起划南北而治,守望相助时,敬平侯婉拒了。”
nbsp;nbsp;nbsp;nbsp;虽然料到,但这句话从宁帝口中说出时,陆衍还是惊讶。
nbsp;nbsp;nbsp;nbsp;尤其是站在这处,山川之间,耳边就是滚滚江水,仿佛历史与当前都融为一体。
nbsp;nbsp;nbsp;nbsp;“敬平侯不仅婉拒了划南北而治,还在宫宴上,对晋帝俯首称臣,敬平侯府永为天子臣子,效忠天子。”宁帝再次撑手看向眼前的山河,温声道,“但让宫宴上所有人意外的,是敬平侯后来的一番话。”
nbsp;nbsp;nbsp;nbsp;——燕韩若是一分为二,微臣是可登基为帝,也可与陛下守望相助。但一分为二的燕韩,安宁只是片刻。燕韩之外尚有西秦,巴尔,羌亚,南顺,苍月,长风……若陛下与微臣皆百年之后,一分为二的燕韩在临近诸国眼中就是一块唾手可得,自甘削弱的肥肉,谁都会来分一杯羹。届时,山河依旧岌岌可危,陛下与陈倏皆是燕韩罪人。
nbsp;nbsp;nbsp;nbsp;陆衍怔住。
nbsp;nbsp;nbsp;nbsp;涛涛江水声后,陆衍很难想象敬平侯的胸襟与气魄。
nbsp;nbsp;nbsp;nbsp;“然后呢?”陆衍不自觉问。
nbsp;nbsp;nbsp;nbsp;宁帝道,“然后燕韩没有一分为二,也是如此,在经历几百年的变迁,逐渐成了今日的燕韩。当日倘若走错一步,恐怕今日都是另一番模样。”
nbsp;nbsp;nbsp;nbsp;“后来敬平侯的儿子尚了公主,晋帝早前征战留下的伤,他在位的时间不长。晋帝过世,将皇位传于了敬平侯的儿子。兜兜转转一场,无论是谁登基做的天子,燕韩自那时起,太平了。”
nbsp;nbsp;nbsp;nbsp;陆衍心中感慨。
nbsp;nbsp;nbsp;nbsp;宁帝亦温声,“这处看完了吗?看完了继续往上走。”
nbsp;nbsp;nbsp;nbsp;陆衍回过神来,跟随着宁帝一道。
nbsp;nbsp;nbsp;nbsp;再往上的路比早前陡了许多。
nbsp;nbsp;nbsp;nbsp;陆衍会不自觉伸手扶住宁帝,“陛下小心。”
nbsp;nbsp;nbsp;nbsp;宁帝只笑笑,没说旁的。
nbsp;nbsp;nbsp;nbsp;这一梯接一梯,只有走过,才知道不易。
nbsp;nbsp;nbsp;nbsp;正因为不易,才要带人继续往下走……
nbsp;nbsp;nbsp;nbsp;第254章第254章暗示
nbsp;nbsp;nbsp;nbsp;第254章暗示
nbsp;nbsp;nbsp;nbsp;雾山是燕韩京郊最高的山峰。
nbsp;nbsp;nbsp;nbsp;这次登山,从山底到山腰,再从山腰到山顶,中途一道在山腰处简单用了午膳,交谈起燕韩同西秦国中之事,少做歇息,又继续往上攀登。
nbsp;nbsp;nbsp;nbsp;一直到黄昏前后才登顶。
nbsp;nbsp;nbsp;nbsp;登顶之后看到的场景,又同早前全然不同。
nbsp;nbsp;nbsp;nbsp;山腰处映入眼帘的波澜壮阔,大江奔去,气势磅礴,在这里悄然隐去了踪迹,取而代之的,是一览众山小,以及远处的秀美河山,是早前山腰处看不到的风景。
nbsp;nbsp;nbsp;nbsp;“朕喜欢登山,一有时间就会来雾山这里。从山腰到山顶,看到的截然不同。你在的位置,决定了能看到的视野,若一直在山腰处,当你看到山川巍峨,江水拍岸,就已然觉得大气磅礴。但真正登上山顶,在这处,你才知晓山河万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