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后还是把窗户打开透透气才好些,她可不敢出门,在屋里放屁没什么,走廊上各家都在做饭,她要是控制不住自己放了个臭屁,会被这一层楼的邻居臭骂的。
宋母骂了一早上,做好了饭,招呼宋元端到堂屋,刚进屋就闻到一股恶臭味,把她恶心地直接吐了。
宋元也想吐,但他忍了,找了个去厂里请假的理由,麻溜撒腿就跑。宋母气得把饭又端到走廊上,骂骂咧咧了半天,实在吃不下去,只能先放柜子里。
宋元带着苏雨去了XX医院,开了一堆中药,内服的、外涂的,折腾了几天,直到烂脸臭屁符的时效过了,她才恢复正常。
苏曼没有一杆子把苏雨打死的主要原因是不想她被宋母撵回娘家。家里没了苏雨这个祸事精,苏家三房的日子过得那叫一个和谐美满。
三家虽然住在一个院子里,但吃饭什么的都是分开的,虽然现在日子比不上后世,但他们三家都是双职工甚至多职工,比起大多数人家已经算是日子过得不错的那一波了。
尤其是苏曼家,早上是各种粥配从头天从厂里买的馒头、包子啥的,自家腌的小咸菜、一家三口每人一个煮鸡蛋,偶尔起得早了,用荤油炒个菜,吃得饱饱的各自上班走人。
中午在厂里吃,晚上在家吃,虽然顿顿吃肉做不到,但鸡蛋是绝对不缺的。晚上睡觉前凑到一块,每人泡一碗麦乳精,小日子过得那叫一个美。
苏妈在供销社工作,福利那是杠杠的,麦乳精、奶粉、大白兔奶糖、钙奶饼干这些东西,她们家从来就没有缺过。
苏曼上班后,媒人隔三差五就登门,把她家的门槛儿都快给踩踏了,头两年苏妈对外的说辞是闺女还小想多留几年。
时间一晃就过去了两年多,苏曼已经是二十岁的大姑娘了,苏妈虽然觉得闺女还能再留几年,但架不住亲戚朋友都劝。
就在苏妈四处给苏曼寻觅合适的对象时,苏曼表示不用那么麻烦,隔壁陆家幺儿陆子辰就挺好。
要说苏曼对陆子辰有多喜欢那倒也未必,只不过这厮长得人模狗样,家庭条件也还行。
陆父和陆母都是机械厂的工程师,前几年去西北支援国家建设去了,陆家大哥当兵去了东北,陆家大姐嫁的是军官,随军去了西南。
陆子辰从小跟着爷爷奶奶一起长大的他,被宠的无法无天,成绩一塌糊涂,打架倒是一把好手,为了改改他那一身坏毛病,陆爷爷狠狠心把他送去当了几年兵。
去年陆爷爷和陆奶奶病重,陆子辰为了照顾他们复员回了京市。两位老人逝世前,托关系给他安排到了百货大楼采购科。
两家是邻居,进进出出的就相中苏曼了。陆子辰脸皮厚,说要给苏曼介绍个对象,毛遂自荐介绍的是他自己。
苏曼之所以同意跟他处对象是经过慎重考虑的,首先离娘家近,一墙之隔,回家就是抬抬腿的功夫。
其次不用担心婆媳不和,他父母扎根大西北,调回来的可能性几乎为零,毕竟他们参与的都是国家保密工程项目。
最后,也是最重要的一点,陆爷爷和陆奶奶临走前把他们家的四合院过户给了陆子辰。
这可是二环内独立产权的四合院啊,且不说后世会被炒成天价,就算是现在,有个独门独户的小院子,是多少人做梦都不敢想的事啊。
苏曼给出的理由很强大,加上陆子辰是苏爸苏妈看着知根知底长大的孩子,虽然小时候是淘了点儿,但男孩子嘛,哪有不淘气的。
苏爸苏妈这一关过了,苏曼和陆子辰的婚事就算是定下了。陆子辰给父母和哥哥姐姐都打了电话,陆爸陆妈工作忙,直接寄回来二千块钱。
陆子辰大哥和二姐虽然离得远,但都请假回了京市。弟弟结婚是一件大事,父母到不了场,他们做哥哥姐姐的得把场子撑起来。
特殊时期,婚礼办的很简单,陆家给了两千彩礼钱,苏爸苏妈也给苏曼陪嫁了两千块。三转一响、48条腿也给准备的妥妥的。
结婚后的日子对于苏曼来说,几乎没什么改变。对于苏妈来说,唯一的区别就是以前做三个人的饭,现在是四个人。
时间一晃又是几年过去了,改开后,苏雨开始撺掇宋元辞去工作下海做生意。可他一没人脉、二没启动资金,加上舍不得稳定的工作,两口子吵吵闹闹最终一事无成。
苏曼这辈子儿女双全、夫妻恩爱,手里不缺钱的她,守着父母过起了包租婆的快乐人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