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那日收了薛家大笔银票,不久以后,又收到了晋宁王府的帖子。
京郊的灾民们已经散去,晋宁王妃也要开始举办踏春宴了。
这一次,沈宣是必须去的。到了约定的日子,他便换上合适的春装,去了城东的郊外。
晋宁王府在京城东门有几个田庄,后面又有一片山林,这次踏青就定在了这里。
为了方便摆宴,晋宁王府特地在自家山林里面修了一片亭子。
沈宣到的时候,晋宁王妃与县主早就已经在亭子里待客了。
见沈宣来了,晋诗月便连忙迎上前道:“你可算是来了,还真是难请。来来来,赶紧坐到我旁边来,我有话和你说。”
沈宣环顾四周,见这席间来的人倒是很多,且有男有女,大有不少比自己身份高出许多之人。
但晋诗月任性惯了,硬要让沈宣坐在自己身旁。且对席间的宾客放出话道:“沈哥儿可是救了我的命的,如此恩德,合该次次做我晋宁王府的首席,还请各位不要见怪。”
自沈宣上次进宫以后,大约是因着晋武帝都给他送了菜的缘故。今日他来此赴宴,席间宾客都对他客气了不少。
见晋诗月待他如此客气,有不少同龄的哥儿姐儿们也过来同沈宣说话。
这踏青的席面其实是晋宁王妃给晋诗月相看婚事用的,因此席间除了哥儿姐儿,也有一些男子。
只是因着晋诗月恶名在外,来的男子不算太多。且不少家中家世都不怎么显赫,与晋宁王府有着很大差距。
剩下几个家世稍好些的男子,却也多歪瓜裂枣长的不怎样。
晋诗月心中气闷,便拉了沈宣去一旁耍,又凑到他耳边说道:“你瞧瞧外面那些男子,我母妃竟要从中给我择一个夫婿。你看那个方家的公子,一脸憨傻。若是对着这样的脸一辈子,倒不如死了算了。”
晋诗月是个颜控,之前就喜欢薛凤麟这样俊美无双之人。如今对着宴席上这些男子,自是一个也看不下去。
沈宣想了想,才指着角落里一个长的颇为清秀的公子说道:“那位长的还行,你考虑考虑?”
晋诗月闻言就翻了个白眼道:“他啊,绣花枕头一个,还油嘴滑舌!因着是家中庶子,就想着凭姿色找个家世好的正室。”
“你不知道他平日里多恶心,对着世家的哥儿姐儿都是一副跪舔的模样,我可瞧不起这样的男子。”
沈宣有些无奈,但也没法给晋诗月意见。别说晋诗月一个县主眼光高,就连他这么一个乡下哥儿,都看不上席间这些男子,晋诗月不想嫁给他们也属正常。
只是这婚嫁之事还得情投意合。京中是有身份高贵且品貌出众的男子,却不一定愿意娶晋诗月。
晋宁王爷虽贵为皇亲,但却没什么实权。且娶了他家的哥儿,对仕途也没什么帮助。再加上晋诗月的名声,京中许多世家公子都没有过来赴宴……
“唉,我要是能一辈子不嫁就好了。”晋诗月长叹了一口气道。
沈宣听了,心中也是一叹。
如自己这般的乡下哥儿其实倒是自在,只要没有父母管束就不会被人逼着成亲。
可晋诗月是县主,关系着皇家的颜面,却是不能不嫁。
又过了一会儿,远处忽然来了一辆马车。待那马车在亭子附近停下,晋宁王妃过去接待,却发现这车上下来的,竟是皇子少师杨大人家的杨太夫人,还有家中的儿媳梁氏和小少爷杨旭。
“竟是杨大人的家眷大驾光临,何其有幸,还请入席上坐。”晋宁王妃看到来的人是杨大人的家眷,着实吃了一惊,面上立刻露出了欣喜之色。
这杨家乃是朝中清贵人家,随家世不算显赫,但却书香门第出身,身份颇高。
杨大人位居高位,但却官声很好。家中的几个子嗣也都还算聪慧,就连这个小儿子杨旭,也去年秋闱就上了榜,成绩在京中还算不错。
晋宁王府这样的家庭,其实最想找的儿婿就是杨家这样的清贵之家。
但如杨家这样的人家在世家名门之中也是极受欢迎的,而晋诗月的名声不好,她给许多这样的清流之家发了帖子以后,都被他们以各种各样的理由婉拒了。
杨家虽然没有送来回帖,但之前也从未接过晋宁王府的邀请,晋宁王妃是没想到他们会直接过来的。
要知道京中有适龄儿女之人,举办这样的宴席,来者都知道主家是什么意思。
若是杨家对晋宁县主完全无意,那自是也不必特地前来,还带来了自家的小儿子杨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