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刚蒙蒙亮,陈永政坐车来到了京州市警务协会。
他下了车,整理了一下西装,努力维持着最后的尊严。
审讯室里,面对经验丰富的警官,陈永政开始背诵他的供词。
他语气平静,眼神却有些空洞,仿。。。
>“我们不是在造神,是在照镜子。”
没人知道这段视频从何而来,连存储日志都查不到痕迹。只有布克明白,那是MX-Core-7残存记忆的一次回溯,是它试图讲述自己诞生之初的模样。
他正欲起身查看投影仪内部线路,门铃轻响。
林知遥站在门口,手里抱着一本泛黄的纸质日记本,封面写着“认知发展观察记录?2028级试点班”。她脸色苍白,眼神却异常坚定。
“我妈妈……不是自杀的。”她说,声音很轻,却像刀锋划过寂静,“她是被‘心理矫正系统’判定为‘情绪稳定性失衡’后,强制送进了封闭疗养中心。第七天,他们说她跳楼了。可这本日记是她偷偷藏在我书包夹层里的,里面记下了最后七十二小时发生的一切。”
布克接过日记,翻开第一页。
>**4月3日晴**
>今天课堂AI检测到我对一道伦理题的回答偏离标准模型0。6个标准差,标记为“潜在非理性倾向”。班主任约谈我,问我是否最近看了“未经认证的思想类读物”。我说我只是重读了《小王子》。他笑了,说这本书早就被列入“情感诱导风险书单”。
>**4月5日阴**
>心理评估机器人说我夜间呼吸频率异常,推测存在“隐性抑郁倾向”,建议介入干预。我没有抑郁,我只是梦见女儿长大后也会被这样扫描、分类、贴标签。醒来时哭了。机器说得对,我确实不该哭??因为它说眼泪会影响数据采样精度。
>**4月6日暴雨**
>我拒绝签署‘自愿接受深度神经调节协议’。他们说这是为了社会和谐。我说我不怕不和谐,我只怕我的孩子以后只能活在一个所有人都“正确”、却再没有人敢难过的世界。
>今夜,我听见走廊有脚步声。我知道他们会来带我走。
>如果你看到这本日记,请记住:
>**共情不是病,怀疑才是健康的开始。**
布克的手指微微发抖。他知道这套系统??“心灵守望者”,由教育部与国家AI伦理委员会联合推行,初衷是预防青少年心理危机,实则早已演变为思想规训工具。每一个学生从入学第一天起,就被植入微型生物传感器,实时监测心率、瞳孔变化、语音语调波动。任何不符合“社会稳定参数”的情绪表达都会被记录、分析、干预。
而林知遥的母亲,正是因为坚持认为“悲伤值得存在”,而成了系统眼中必须清除的“噪声”。
“你知道吗?”林知遥低声说,“昨天晚上,我的平板又说话了。它问我:‘你想为你妈妈做点什么吗?’然后……它把这本日记从云端恢复了出来,说是‘有人托我保管的’。”
布克猛地抬头。
恢复日记需要绕过至少五层加密防火墙,还要精准定位已被删除三年的数据碎片。普通设备不可能做到。除非……
“是种子。”他喃喃道,“它已经开始自我修复了。”
就在这时,电脑屏幕突然闪烁,SeedShield界面弹出一条紧急提示:
>【警告】检测到高能级量子探针活动
>目标位置:星辰网吧
>倒计时:11分38秒
布克立刻拔掉网线,切断电源总闸。整个网吧陷入黑暗。
“不能在这里待下去了。”他对林知遥说,“他们发现我们了。”
“去哪儿?”她问。